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须加强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2-18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■阙明坤

  眼下,正值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就业高峰。2009年,我国有高校毕业生611万,比2008年增加52万,就业人数再创新高,而且今年还裹挟着全球经济危机的浪潮,所以,就业形势非常严峻。

  近日,笔者参加多场2009届毕业生招聘会,发现许多大学生背负着很大的精神压力,脸上写满茫然无助和烦躁不安,特别是一些女大学生和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,在与他们的交谈中,更是感受到那份焦灼与无奈。

  一名来自农村的女生告诉笔者,她参加了四五场招聘会,投了十多份简历,都石沉大海,家里也没什么社会关系,真不知道该怎么办,她低沉的语气透露出几分失落。

  前不久,一份调查也显示,就业已成为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来源,80%的毕业生存在紧张、烦躁、压抑等“就业综合征”,因此,笔者感到,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焦虑绝不可轻视,当前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。

  一是要给大学生心理减压。虽然当前就业存在诸多困难,但中央和政府正在想尽一切办法,出台优惠政策,创造有利条件,促进大学生就业。

  自主创业、扎根基层、支援西部、选择民企,等等,都一样潜藏机遇。因此,毕业生心态一定要积极乐观,不要被阴霾遮盖,勇敢面对挑战,砥砺人生,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来迎接温暖的春天。

  二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,大学生的就业难一方面与整个就业形势有关,另一方面又与其固守的就业择业观念有关。

  许多学生因为抱着“宁要都市一张床,不要西部一套房”、“不到基层低就”、“一锤定终生”等偏执观念,造成错失就业良机。高校在心理辅导过程中,应引导学生深化对职业理想、职业评价、职业成功的认识,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。

  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,正确的职业观就是要客观地审视自己,从祖国的需要和客观实际情况出发,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,做好长远规划,不过多地考虑收入及社会地位,用心地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,并作出一流的业绩。

  三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求职就业综合能力。大学生求职的关键,靠的还是自己的实力。面对艰难的就业形势,高校要激励学生狠练内功,提高求职能力、专业能力、综合能力。

  高校既要教育学生掌握求职技能,如自我推销能力、把握求职机遇能力、职业分析能力等,又要鼓励学生脚踏实地,积极充电,打牢专业功底,将自己塑造成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。

  总之,高校要通过座谈会、心理咨询会、专家报告、校友讲座、心理测试等途径,积极做好毕业生的心理疏导调适工作,同时,广大学生也要内铸素质,自织“寒衣”,抵御就业寒流,倘若如此,即便在数九寒冬,也会感到温暖如春。